儿童阅读时间: 5 分钟
两三百年前,人们还远没有今天这般聪明狡猾时,在一个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希奇的事。 有一只猫头鹰,人们叫它“叔胡“的,黑夜中不幸误入了林间的一户人家的谷仓里。 天亮时,因为害怕别的鸟儿瞧见,会发出可怕的叫声,它不敢冒险出来。 早上,家中的一个仆人到谷仓来取干草,看见了坐在墙角的猫头鹰,他大吃一惊,撒腿就跑,并报告主人说他看见了一个平生从未见过的怪物正坐在谷仓里,眼睛溜溜直转,毫不费力就能吞下一个活人。 „我可知道你这种人,“主人说,“你敢满地里追赶一只山鸟,却不敢靠近一只躺在地上的死鸡。我倒要亲自去看看它是何方怪物。“主人说着,大胆地走进了谷仓,四下寻望。 当他一眼瞧见了这古怪可怕的动物时,吓得决不亚于那仆人,“嗖“地一下就跳出了谷仓,跑到邻居家,求他们帮忙对付这不认识的危险野兽,说一旦它冲出来,全城人都会有危险。 大街小巷一下沸腾起来了,只见人们拿着镰刀、斧头、草叉和矛,如大敌将至一般。 最后,连以市长为首的议会都出动了。 在广场上整队集合后,他们便浩浩荡荡地向谷仓进发,把它围得水泄不通。 这时其中最勇敢的一人走上前,漫不经心地拿着矛进去了。 接着只听一声尖叫,他没命地跑了出来,变得面无血色,语无伦次。 另两个人又冒险进去了,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可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壮汉。 „只看看它是赶不走怪物的,我们必须坚决果断,但我看你们都成了娘儿们,没有一个敢面对这畜生。“他命人拿过盔甲、剑和矛,全身披挂。 人人都称赞他勇敢,不过很多人也为他的生命担心。 谷仓的两扇大门大开了,他看见了正蹲在一根大梁中部的那只猫头鹰。 勇士命人拿来梯子,当他立起梯子准备爬上去时,人们都对他大叫,要他更勇敢些,并把那个曾杀死蛟龙的圣乔治介绍给他。 他到达了顶部,猫头鹰看出他要去打它,加之这人群和喧叫,又不知如何逃生,不由眼珠乱转,羽毛竖立,双翅乱拍,张开嘴巴,粗着嗓子大叫起来:“嘟咿!嘟呜!“ – „戳呀!戳呀!“外面的人群冲着这勇士高声喊叫。 „任何一个处在我这位置的人都不会叫’戳呀’。的“他答道。 他虽然又往上爬高了一级,可双腿不由自主地发起抖来,几乎吓得要晕过去了,最后终于败下阵来。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险了。 人们说:“那个怪物只要一张口发声和呼气,连我们最勇敢的人都中了毒,几乎要掉了他们的命,难到我们其余的人还要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吗?“为了保住城市使它不至于毁灭,他们开始商量该怎么办。 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想不出个万全之策,最后市长找到了一个权宜之策。 他说:“我的看法是,我们应当掏腰包,赔偿仓库及其中的一切给主人,然后放火烧掉整个仓库,连同这可怕的野兽一起烧死,这样大家再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了。现在已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了,我们也决不能吝啬。“大家一致同意了这个办法,于是,他们在四角点上火,那只猫头鹰连同谷仓一起在火中化成了灰烬。 要是有人不相信,就请他自己去问问吧!

童话背景资料
这篇故事摘自19世纪德国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Gebrüder Grimm)编撰的童话集。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小镇居民因对一只猫头鹰的误解和恐惧,最终选择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方式看似荒谬,但在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中,这种反应并不罕见。
在故事里,猫头鹰被称作“叔胡”,因误入一个谷仓而引发了一场闹剧。镇上的人们对它感到异常恐惧,并将它视为一种危险的怪物。尽管有勇敢的人尝试去接近和对抗它,但由于对猫头鹰不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最终被吓退。故事的结尾通过一个极端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讽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极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这个故事在批评无知和恐惧所带来的后果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对未知事物的天然恐惧以及集体恐慌如何通过误解和谣言传播。这种通过误解演变成集体行动的故事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版本,它们常用于教育公众在面对未知或感到恐惧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
童话的语言学分析
故事中的“猫头鹰“寓言是对人类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反应的一种幽默和讽刺的表现。这段文字来源于格林兄弟的作品,通过一个小镇居民因为一只无害的猫头鹰而引发的巨大恐慌,揭示了人类对未知和异己存在的不理智恐惧。
在故事中,猫头鹰因意外闯入谷仓而被误认为是怪物,人们的想象力迅速蔓延,转化为对其危险性的过度夸大。这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未知时,常常会因为恐惧而丧失理智,甚至采取极端措施。
故事通过幽默的方式刻画了这一情景,讽刺了人类在某些情境中的盲目和愚昧。最后,整个谷仓被焚毁,象征着因无知及恐慌而作出的过激行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通过这种戏剧性的手法,作者旨在提醒读者,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应保持理智,不被恐惧和偏见所左右。
不同的解读
这则故事是格林兄弟创作的一个寓言,通过一个猫头鹰误闯谷仓引发的小镇“恐慌事件”,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恐惧和愚昧,以及群体思维如何往往导致不理智的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恐惧的本质:故事中的仆人因为看到一个不寻常的生物而感到恐慌,从而将这种恐慌传递给了镇上的其他人。这涉及“对未知的恐惧”,人们通常对陌生或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无法预测这些事物可能带来的后果。
群体思维:随着传闻的扩散,小镇上的人们都被卷入了这场恐慌之中,并未对事实进行独立分析。这是群体思维(groupthink)的一个典型例子,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决策中牺牲批判性思维,以求得一致性。
夸大和误解:从目击者开始,小镇居民对猫头鹰的描述越来越夸张,最终将一个无害的动物想象成了一个致命的怪物。示范了人类如何通过想象和夸大,给事物赋予额外的意义或威胁。
权威角色:市长在故事中起到了权威决策者的角色,他提出了用火烧掉谷仓及猫头鹰的策略。这显示出在危机中,人们往往会依赖权威人士作出决策,而不一定去寻找更理性的解决方案。
投射与代偿:故事中的人们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投射到了一个无辜的动物身上,并通过“集体行动”来代偿自身的不安全感。
这则寓言通过荒谬的夸张和幽默的叙述,让我们反思在不确定和恐惧面前,人类行为的非理性,以及如何在面临集体危机时保持理智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