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时间: 7 分钟
从前,有两个王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长见识。 出去不久,却过起了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根本不想再回家了。 他们的弟弟–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矮子–出门要去寻找他的两个哥哥。 当他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他们后,他们却嘲笑他,说他年轻,不懂世务,应该想办法出去游历游历,他们如此聪明,对这个世界有时也还不能应付。 这样,他们三人一起踏上了游历的旅程。
他们首先遇到的是一座蚁穴。 两个哥哥要把它推倒挖开,想看看那些可怜的蚂蚁在惊慌之下是如何乱窜,如何搬运它们的蚁卵的。 但小矮子却说:“让这些可怜的小生灵自由地生存吧,我不能容忍你们给它们添麻烦,扰乱它们安宁的生活。“在他的极力反对下,两个哥哥只得打消念头,从旁边走了过去。
不久,他们来到了一个湖泊旁,湖中水面上有许许多多的野鸭在游动。 两个哥哥想抓两只鸭子来烤了吃,但小矮子说:“让这些可怜的生灵自由地生存吧,你们不要杀死它们。“
在他的反对下,他们只好又走了。
随后他们来到一棵大树前,蜜蜂在树干上的一个洞内筑起了一个大蜂巢,好多蜂蜜从树干上流了下来。 两个哥哥要在树下放一把火,把蜜蜂统统烧死,以便得到树洞内的蜂蜜。 但小矮子拦住他们说:“让这些可怜的小蜜蜂自由自在地生存吧,我不能让你们烧死它们。“
最后,三个兄弟来到了一座城堡,他们经过马厩时,看到一些骏马站在里面,但都是一些大理石做的,城堡里看不到一个人。 他们穿过一间又一间房子,终于发现了一扇上面有三把锁的门,门上有一个窗口,从窗口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一切。 往里面一瞧,他们发现房子里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们连叫了两声,那老人都没有听见,叫第三声时,他才站起来要他们把锁打开,让他走出房间。
出来后,他一句话也没说,也不许他们乱动,默默地将他们领到了一张漂亮的桌子旁,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好吃的东西。 吃饱喝足之后,他又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间卧室睡觉,然后就一声不吭地走了。
第二天早晨,他来到老大的卧室,将老大带出房间,来到一张大理石桌子前。 桌子旁边有三个石碑,看了碑上的刻文,老大才知道这个城堡竟是被魔法控制着,因为石碑上刻着的是如何才能把这座城堡从魔力控制之下解脱出来的方法。 第一条碑文是:在森林的苔藓下面,散落着公主的一千颗珍珠,必须把它们全部找到,如果在太阳下山前还缺一颗没找齐,那个寻找的人就将变成大理石。
大哥出发了,他找了一整天,但夜幕降临时,他找到的珍珠还不到一百颗,所以,他像碑文上所说的一样变成了石头。
第二天,二哥也冒险去了。 但他的结果也不比大哥好多少,他只找到一百颗珍珠,因此同样变成了石头。
最后轮到小矮子了,他在苔藓中翻找着。 可要找到珍珠实在太困难了,这活也太苦太累,他伤心地坐在石头上哭了起来。 就在他处于绝望之时,曾被他救过的蚁王给他帮忙来了。 它带来了五千蚂蚁,那些蚂蚁很快就把所有的珍珠都找到了,并把它们搬在一起堆成了一大堆。
第二条碑文说:必须把公主卧室的钥匙从湖中捞出来。 小矮子来到湖边,那两只他救过的鸭子正在湖中戏水。 它们看见他后,马上游过来问他此行的目的,了解了他的困难后,鸭子们立即潜入水中,很快就从湖底把钥匙捞了上来。
第三件事最难,就是要从三个公主中找出最年青,最美丽的小公主。 但她们三个都一样漂亮,长相完全相同。 他得知的唯一线索就是大公主吃过一块糖,二公主吃过一些糖浆,小公主吃过一满勺的蜂蜜,他要找出到底是哪一个吃过蜂蜜。
那个曾被小矮子救过、幸免于火灾的蜂王来了。 它在三个公主的嘴巴上嗅了嗅,最后停在了那个吃过蜂蜜的小公主嘴上,小矮子知道那一定就是小公主了。 魔法被解除了,所有变成石头的人都醒了过来,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貌,小矮子和年青美丽的公主结了婚。 公主的父亲过世之后,小矮子当上了国王,他的两个哥哥也娶了另外二个公主为妻子。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个故事是格林兄弟收集的经典童话之一,名为《蜂王》。故事的主要情节围绕三个兄弟展开。两个年长的哥哥贪图享乐,生活放荡,而小弟弟则是善良和无私的代表。他们在旅程中遇到了需要帮助的小生灵,如蚂蚁、野鸭和蜜蜂,小弟弟总是出于善念而帮助它们。
关键时刻,这些受到小弟弟恩惠的小动物们回报了他。比如,蚂蚁帮助小弟弟找到了公主的一千颗珍珠;鸭子则从湖底捞出了公主卧室的钥匙;而蜂王则帮助小弟弟辨认出哪位公主是小公主。
最终,小弟弟凭借善良和通过小动物们的支持,成功解除魔法,拯救了哥哥们和其他被石化的人们,并娶了最年轻的公主为妻,继承了王位。而他的两个哥哥也获得了幸福的结局,分别与另外两位公主结婚。这则童话通过小弟弟的经历传达了善良和无私的重要性,并以正义得胜、邪不胜正的结局结束。
《蜂王》是格林兄弟(Gebrüder Grimm)收录的一篇经典童话。这则故事展示出格林童话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如勇敢、善良、魔法以及最终的正义胜利。以下是对这篇童话进行的一些语言学和主题分析:
语言学分析
叙述风格:
– 使用了直接而简洁的叙述方式,这是格林童话的一贯特点。故事情节明快,事件推进迅速,没有过多的细节铺陈。
– 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便于读者全局了解故事情节及角色心理。
角色塑造:
– 主角小矮子通过一系列善行,展现了他的仁慈和智慧,尽管他的两个哥哥嘲笑他,但最后他的美德和善良得到了回报。
– 两个哥哥则通过他们的鲁莽和自私行为,与小矮子的慈悲形成对比。
语言特点:
– 使用较多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具生动性。
– 重复和三段式结构:寻找三件物品(珍珠、钥匙、公主)是一个常见的童话主题,增加了故事的节奏感与紧张感。
主题分析
善良与智慧:
– 故事中,小矮子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蚂蚁、鸭子、蜜蜂)最终帮助他成功解除了魔法。这一主题强调了善良和智慧的重要性。
正义与回报:
– 故事通过小矮子最终成为国王,两个哥哥虽然选择了不当行为但最终也得到相应幸福的结局,突出了正义和善良终将得到回报这一主旨。
魔法与解放:
– 故事中魔法元素丰富,通过解除魔法带来幸福结局也强调了对压迫与困境的解放,这一解放不仅是对公主的救赎,也象征着对自身力量的发现。
兄弟关系与成长:
– 故事也通过三个兄弟的冒险经历,描绘了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和最终的成长。两位哥哥尽管不够成熟,但在小矮子的带领下也获得了成长。
总的来说,《蜂王》是一个寓意深远的童话,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和经典的善恶对比,传达了关于善良、智慧和正义的永恒主题。
这个故事来自于格林兄弟的童话集,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小矮子的善良和怜悯之心来展现道德观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和诠释:
道德发展:
小矮子的行为反映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更高阶段。他尊重生命和自由,不仅仅是对人类,对其他生物如蚂蚁、鸭子和蜜蜂也一样。这表现了一种超出自身利益的道德推理能力,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
同情心与帮助行为:
故事强调了同情心的重要性。小矮子的善良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而这些行为得到了回报。这与利他主义理论相关,表明同情心和善行能在后来带来积极的结果,甚至可以在困境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
社会学习理论:
故事中的两个哥哥最初表现出破坏和索取的欲望,但最终在小矮子的影响下并未实施破坏行为。这可能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关,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他们的行为有所约束。
象征意义:
童话中不同的动物,如蚂蚁、鸭子和蜜蜂,象征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互助。小矮子的善行象征着对自然界和生命的尊重,而动物们回报以援助,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心理弹性:
小矮子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放弃。当他感到绝望时,他获得了之前帮助过的生物的支持,这表明在逆境中保持心理弹性的重要性。坚韧和希望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个体成长:
小矮子从一个不起眼的人物成长为英雄,最终成为国王的历程,象征了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过程。他通过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成功,这符合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信任自己的能力来影响事件和结果。
这个故事通过小矮子的旅程教导读者善良、怜悯和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互惠互利和尊重生命的美德。